屯梓河碧道建設工程設計 | 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項目名稱:屯梓河碧道建設工程設計
-
項目地點: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
-
項目規模:河道長度2.86km,碧道長度6.2km,設計面積39.6ha(含水域)
-
設計公司: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建成時間:建設中
-
圖片來源:徐抖
一、項目概況
屯梓河是屬于深圳市龍崗區,深惠交界河流,設計范圍為龍崗大道至深惠交界處,河道長度2.86 km,隨著上游惠州側工業的發展,昔日的水庫變成了承接上游污水的納污湖,本次改造以水質保障為核心,以生態修復、營造及多重體驗為重點,積極探索水利、生態、景觀等多專業共融協作的新模式。
總平面圖
二、設計理念
本案圍繞一個核心、兩個重點和多重體驗開展設計。
一個核心:以水質保障為核心。通過定期檢測發現,惠州側來水存在不達標劣V類水質。河道內底泥淤積嚴重,經檢測底泥重金屬超標。本方案通過建設垂直流人工濕地、生態隔堤,構建河流水質保障系統、湖泊水質保障系統和濕地水質保障系統形成組合型濕地體系,確保碧道水質達標。
重點一:生態修復與生境營造。項目位于生態控制范圍內,毗鄰生態保護底限區。方案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優先保護,適度干預,恢復生境。通過生態護岸設置,擺石凹岸、木樁護岸、河石倒木、溝谷、洄水灣等,形成多樣的活岸線系統,營造深潭、淺灘、島嶼、沙洲等多樣生境。
重點二:多重生態游徑營造。結合周邊資源,營造多重生態體驗游徑,6km環狀游徑、5km環線登山徑、3km治水科普游徑、2km自然教育半日游徑,不同游徑不同體驗。
三、項目亮點
采用低干預、低維護的設計建造模式,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植入自然體驗設施,讓昔日的納污湖重現生機,重回大眾視野。
創新點一:智慧的分水系統?;葜輦葋硭|不穩定,針對不同來水情況,結合智慧水務系統,分兩種工況,并按照“四六分”和“二八分”實現對水質的精準管控,滿足碧道規劃對河、湖水質達標的不同要求。
“四六分水”系統圖
“二八分水”系統圖
創新點二:三大系統保障水質達標。河流水質保障系統:河道側通過梳理現狀單一形態變成辮型河道,加大水體接觸面積105%,通過設置生態壅水堰,并種植具有凈化水質功能的水生植物,保障河道水質達到IV類。濕地、湖泊水質保障系統:在上游河道洄水灣進行取水,并設置垂直流人工濕地、自然濕地、林澤濕地等多維濕地系統保障生態湖泊水質穩定;通過修筑土堤,實現“河湖分離”,將水體經上游濕地凈化后進入到湖泊,湖泊內構建親水型“水下森林”3.8萬平米,保障湖體水質長期穩定。
三大系統保障水質圖
創新點三:生態工法的營造措施。生態堅持優先保護,適度干預。保護茂密成片的林地;對上游段蜿蜒河段全面保護現狀的礫石灘、灘洲,中游段在原有灘涂地基礎上梳理出辮型河道,下游段將人流活動集中與生態堤之上,保護兩岸原有生境,即滿足人的游覽需求,也滿足生物棲息地的需求。
活岸線修復平面布置圖
生境營造平面布置圖
上游段現狀石灘保護及梳理圖(正在施工中)
上中游段生態島圖(正在施工中)
上中游段在原灘地梳理出生態島俯視圖(正在施工中)
中游段辮型河道圖(正在施工中)
創新點四:生態體驗與科普展示結合的游線系統。設計將游徑與生態體驗、科普展示結合,營造水利科普游徑、自然課堂游徑、手作步道登山游徑,打造一個集水務宣傳教育、生態游憩與一體的郊野型碧道。
生態體驗與科普展示結合的游線系統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屯梓河碧道建設工程設計
設計單位: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建成時間:建設中
項目規模:河道長度2.86km,碧道長度6.2km,設計面積39.6ha(含水域)
項目地點: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
項目類別:生態規劃類
設計團隊:徐抖、唐煒、于遠燕、黃偉勝、陳訓飛、胡呂杰、邱易成、李軍輝、劉謝驛、舉白、尹清、朱嘉琳、廖遠城、何慧彬、羅俊、魏祥富、楊略曉、鄒振
主創設計:徐抖、黃偉勝、陳訓飛
專業副總工:唐煒
項目經理:于遠燕
方案設計:胡呂杰、舉白、朱嘉琳、廖遠城
建筑設計:尹清
施工圖設計:邱易成、舉白、廖遠城
生態設計:劉謝驛
植物設計:李軍輝
水工設計:何慧彬、魏祥富、鄒振
濕地工藝(給排水):何慧彬
電氣設計:楊略曉
結構設計:羅俊、魏祥富
攝影師:徐抖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www.jcycg.com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