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us:海綿城市,土人設計的親水情愫
近日,創立于1928年、擁有96年悠久歷史的意大利著名建筑設計雜志Domus的2024年2月刊發表。本期雜志由國際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師之一、“高技派”代表人物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擔任特約編輯,主題為“城市化的未來”(The future of urbanisation)。土人設計、MAD、OMA、Sybarite的設計作品皆被收錄其中。
在本期雜志中,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著名建筑師、城市學家、建筑歷史學家卡齊·哈利德·阿什拉夫(Kazi Khaleed Ashraf)撰寫了《海綿城市——一種親水愿景》(Sponge City: A Hydrophilic Vision)一文,并在其中詳細介紹了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教授及其團隊在全球多個城市和地區塑造的基于自然的水調節系統,與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急迫挑戰提供的可行的解決方案。
以下為文章全文翻譯。
我們的設計理念強調“設計乃是生存的藝術”、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海綿城市”整體理念。我們的設計方法強調“深邃之形”,即美學、人的欲望與生態過程緊密交織在一起。
而“海綿城市”作為我們的核心理念之一,融合了韌性、可適應的城市規劃建設理念,表達了對氣候適應性地球的愿景。我們致力于創造那些不但富有創意,還能治愈地球并提供社區福祉的空間。
——俞孔堅
2023年10月,我在安徽西溪南度過了一周的時光。西溪南是一個風景宜人的村落,從上海坐火車向西只需要三小時便可到達,如今日益成為周邊城市居民的游覽目的地。豐樂河從西溪南穿村而過,村莊北面的堨調節了原有水系,形成了兩個河道,其中一條沿原有河道自由流淌,另一條則作為村莊的內河。河水靜靜地在村莊中流淌,塑造著空間秩序并滋潤著園地。中國著名景觀設計師、生態規劃師俞孔堅在西溪南建立了一個基地,改造翻新了許多老房子,并為北京大學和土人設計團隊的實踐提供研究實驗室。盡管俞孔堅的項目遍布全球、參與的國際合作也在不斷增加,但他的思想與實踐仍與“村莊-河流”緊密相連。
在浙江省金華市的中心地帶,武義江和義烏江匯聚成了金華江。俞孔堅帶領土人設計團隊設計并建造了燕尾洲公園,該公園橫跨濕地,通過寬闊的高架人行橋連接被江水分割的區域。該公園是土人設計增強城市韌性的經典設計作品,為解決城市洪澇問題提供了一種新措施,江西省上饒信江生態公園也采取了同樣的策略。
金華燕尾洲公園 ? 土人設計
上饒信江生態公園 ? 土人設計
在西溪南和其附近的金華市,我意識到,俞孔堅的設計作品在哪里,河流就在哪里。西溪南村和豐樂河構成了人與自然最古老的互惠關系,是中國傳統村落世代相傳的治水智慧。
然而,當涉及到河流時,城市建設問題逐一浮現——水的原始特性被改變,世代相傳的治水智慧被摒棄,這是所有處于發展漩渦中的亞洲城市的通病。在房地產主導建設的當代城市中,城市密度不斷增加,被硬質化的河道越來越多,河流原始的生態價值被邊緣化。
這樣建設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更多的城市洪澇,更嚴重的污染及環境退化,全球氣候變化同時加劇著這一切。俞孔堅希望可以改善這種現象。他主張以水優先(即親水)的生態文明建設,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解決方案,如“海綿城市”、荒野景觀、城市再生和沉浸式公共空間。
水是俞孔堅思考和實踐的永恒主題。這里的“水”并不是“雨水”,而完整的“水系統”。伊凡·伊里奇(Ivan Illich)在他的文章《H2O與遺忘之水》(H2O and the Waters of Forgetfulness,1985年)中說道:“存在主義和神話之水是如何變成化學之水的——過去用來凈化萬物的水,現在也需要凈化后才能使用?!迸c伊里奇一樣,俞孔堅也觀察到純凈的“自然之水”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化學之水”。過度工業化使“水”的形態發生轉變,河流變得愈發狹窄,河道被混凝土覆蓋,溪流生態系統變得更容易受到破壞?!八|”同樣產生難以逆轉的變化,河流和湖泊變為污染物的排放場所。這一系列現象削弱了河岸生態,最終導致景觀環境的骯臟不堪。
在實踐中,俞孔堅所設計的“河境”為社會創造新的福祉,并滿足了公共的想象。人們被自然而然地吸引到他的“河境”中。人們在這里消遣和沉思,有時也被某種驚奇的景象所吸引。在他的設計中可以看到許多文學作品的影響,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劉白羽的《長江三日》、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許多建筑師和城市設計師都被俞孔堅的作品所吸引。我一直專注于建筑設計,但生活在孟加拉國,讓我對河流、水文系統以及作為建筑基礎的整體景觀思維愈發感興趣。我深信,在孟加拉國這樣的三角洲地區,以及越南、泰國和中國的部分地區,建筑師在著手設計建筑前,應首先學會了解河流的特性。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地形中,河流是塑造“地面”的基礎,它決定了景觀在豐水期與枯水期不同的呈現形式,因此在不同的時期設計師需要采用不同的設計方式。
城市設計必須適應這種不可避免的變化。俞孔堅倡導可調節水系統的未來城市——“海綿城市”,將其用作關鍵的補救措施。
從中國???、西安到泰國曼谷,許多城市都采用了海綿系統來應對城市洪澇問題。
在???,混凝土防洪墻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海綿河道,紅樹林棲息地得到恢復,新的濕地沿河而建,可以收集和凈化地表徑流。
??诿郎岷峪P翔公園 ? 土人設計
西安皂河海綿河道將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相結合,打造了一條多功能濱河生態休閑廊道。
西安皂河海綿河道 ? 土人設計
在土人設計的海外主要作品——曼谷班加科特森林公園中,一片舊工業用地被改造成數百個堆砌島嶼,島嶼周圍是用于容納雨水的濕地。不透水的硬質景觀被改為多孔、海綿狀的濕地景觀,可以自然過濾污水,并成為野生動物的新棲息地。
改造前后對比 ? 土人設計
曼谷班加科特森林公園 ? 土人設計
俞孔堅致力于將“海綿城市”推向更大的范圍,將城市中的河流與流域自然聯系起來。他指出,“海綿城市”方法是一種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城市中的水危機,但"迫切需要在更廣泛的流域范圍內應用該方法,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日益嚴峻的挑戰"。
俞孔堅及其團隊提出了以"源-流-匯"為框架的海綿設計方法,并將其應用于中國鄭州的汜水河流域,旨重建暴雨災害后的城鎮,增強其抵御未來洪水的能力。
此外,生態修復設計技術也被應用于從河岸到濕地等不同水系的多個項目中。
在上海后灘公園,設計對黃浦江1.7km長、30~80m寬的水岸進行修復,處理了受污染的江水,恢復了退化的濱水區。經過處理的水從Ⅴ級改善至Ⅲ級。
上海后灘公園 ? 土人設計
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海綿”策略減緩了雨水流速,將一條渠化的混凝土駁岸河流和一處破敗的城郊場地改造為全國聞名的濕地公園,并作為城市生態基礎設施規劃的一部分。更新后的公園提供了多種生態系統服務,也是人們社交聚集和享受自然的公共空間。
六盤水明湖濕地公園 ? 土人設計
為公眾提供生態服務似乎是土人設計所有項目的內在追求。俞孔堅希望恢復河流沿岸“自由、肥沃、活力滿滿和充滿詩意”的荒野景觀,注重公眾參與和探索,而不是修建傳統規劃中的人造美學和工業制度下的硬質景觀。
在著名的秦皇島紅飄帶公園中,一條長達500m的紅飄帶飄揚于河岸之上,既是貫穿公園的核心元素,又是座椅,為人們提供了重新發現荒野之美的介入空間。
秦皇島紅飄帶公園 ? 土人設計
在古都西安的雁南公園,矩形的“主題花園”為周邊市民和游客提供了社交和沉浸式活動的空間。
設計手稿 ? 俞孔堅
西安雁南公園 ? 土人設計
在周口市淮陽區龍湖,伏羲文化公園通過土方平衡和鄉土植物系統構建了極具特色的城市景觀,讓市民們享受生態系統服務的樂趣與美好。
設計手稿 ? 俞孔堅
伏羲文化公園 ? 土人設計
俞孔堅令人嘆為觀止的眾多項目使他成為一個推動者和塑造者——推動著土地、塑造著水。我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建筑師或景觀設計師能像他那樣大尺度地重塑土地和水。而他的光輝成就(他在250多個城市實施了1000多個項目)依托的是他為環境向親水性轉變而做的不懈努力,例如參與公共論壇、寫作、演講,以及堅持與領導者交流等。
翻譯 | 王慧嫻,周舟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www.jcycg.com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