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無障礙環境:公共空間需要服務于每一個人
6月2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法案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近日,中央電視臺《新聞周刊》對我國目前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現狀,以及該法案出臺將帶來的改變進行了報道。
其中,報道介紹了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所開設的景觀社會學課程。在課程期間,同學們在李迪華老師的指導下模擬殘障人士和老年人出行,通過親身體驗加深了對城市空間中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理解,為未來開展更公平、公正的設計奠定了感知和同理心基礎。
7月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周刊》報道
完善無障礙環境讓所有人平等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提到無障礙,大家可能馬上想到的人群是殘障人群,想到的內容可能包括盲道,還有方便輪椅通過的坡道,無門檻的通道等等。但其實,現如今無障礙的概念要比這個豐富得多,受益的人群也絕不僅僅是殘障群體。本周三,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這部法律將從今年的9月1日起開始施行。它包括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會服務等很多方面,細節處包括加裝電梯,改變藥品說明書字太小的情況等等。在這部法律實施之前,我們的無障礙環境已經建設得怎么樣了?這部法律出臺又將改變一些什么?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學院開設有一門景觀社會學課程,在授課老師李迪華的引導下,每位同學都要在城市中來一次無障礙環境體驗。作為未來的建筑設計從業者,他們需要坐上輪椅、推著嬰兒車、拿著手杖親身感受公共空間中的無障礙設施是否好用。
本周四,李迪華帶著學生們隨機來到了學校附近的一處公園。然而就在進門處,獨自使用輪椅的同學就被門口的柵欄來了個“勸退”。
一座小公園里,有很多坑坑洼洼的路面、一級一級的臺階,學生要么被顛、要么只能被抬著輪椅過去。
要不是坐上輪椅,作為健全人,可能忽視掉了這些設計中的瑕疵,兩厘米的坎,就能堵住一張輪椅。
短短一天的體驗下來,對于學生們來說可能是一輩子的影響。
北京大學學生 劉源:我覺得設計一定是要呵護人的,一定要關懷人的,如果人使用起來不舒服,不管從街道上看起來再怎么美觀,它其實也是沒有實用功能的,這個可能跟設計者的初心是有偏離的。
這堂課設置的意義是讓學生的感受不只停留在本專業,還發現作為空間中的人的重要性。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 李迪華:我們過去都是那種上帝的視角,或者是自上而下的視角,然后我們把對于殘障人士、對于老年人的出行、生活的要求都是以一種救助和服務的概念,是我要救助你、我要去服務你。但這次《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你讀了第一句話真的是很感動,強調所有人都應該公平、平等、無差別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片土地上,這個立意太重要了。
公共建筑需要服務于每一個人,需要讓人變得舒適,而面對過往設計中的粗糙之處,城市公共空間的瑕疵,需要被精細化,有針對性管理。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 李迪華:比如說輪椅車,尤其是電動輪椅車到底是走機動車道還是走人行道?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在過去我們城市街道建設的過程中,拓寬機動車道,壓縮人行道,然后人行道無論多窄,我們仍然堅持必須有行道樹,旁邊必須有綠化帶,但是很少有人會真正在意人的舒適性,也就是步行和殘障人士輪椅車使用者的舒適性。
本周三,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頒布后,針對無障礙設施,提出了國家鼓勵工程建設單位在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和竣工驗收等環節,邀請殘疾人、老年人代表以及殘疾人聯合會、老齡協會等組織,參加意見征詢和體驗試用等活動。
李迪華:你是做殘障人士的出行調研,你幾乎沒有辦法真正理解他們的生活的,所以就是做好殘障人士自主出行調查的前提,是調查者本人有這樣的真實體驗,他能夠進行換位思考,理解殘障人士的需求。
李迪華作為景觀設計專家,關注人在空間中的尺度和使用的便利度,就在他工作的學校附近,他就發現了多處街道設計得不合理,多次推動該區域的無障礙改造。
事實上,以往我們有設計標準,道路上有盲道、有方便輪椅的斜坡,但是實際用起來并不好用,法律的推出,只是全社會建設無障礙的最低的標準和強制手段,是最低要求需要做到,但真正讓無障礙觀念深入人心,還需要全社會觀念的提升,不把城市中的粗糙設計當作理所當然,需要尋找推不上輪椅的斜坡、需要尋找會絆倒行人的隔離柱,需要給設計瑕疵挑錯。
一提到無障礙環境建設,大家馬上想到的就是硬件,比如建電梯,去門檻等等,但其實還有很多隱性的障礙在現實中大量存在,比如藥品說明書的字太小,密密麻麻,年齡大的人想看清就很費勁,再比如說手機軟件功能非常復雜,相關的信息提示長篇累牘,不要說老人,一般人都很難輕松面對。本周三,剛剛通過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特地將無障礙信息交流放入其中,作為專門的章節,這意味著什么,又會改變什么?
中國盲人圖書館正在放映一場無障礙電影
每到周二,這間小小的電影院,都會定期放映無障礙電影,迄今已有十二個年頭。無障礙電影的觀影者們,用耳朵代替眼睛,依靠聲音走進電影故事中。陪同觀影的口述影像員,不時要在電影臺詞的間隙,補充講述關鍵情節,將光影轉化為聲音。
為了將有效信息精準及時傳遞給現場聽眾,口述員前期往往要反復觀影50多次,推敲口述文本。體驗過無障礙觀影的受眾,大都對日常生活中面臨的信息障礙頗為有感。
口述影像員 孫欣彤:我們并不是因為肢體不方便,而不方便出行,而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獲取到周圍的環境信息,我們基本上遇到的障礙都來自信息的障礙。
本周三通過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中,無障礙信息交流作為專門的章節被寫進其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視。
看不清藥品的說明書、找不到明確的有效信息,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人們或多或少都面臨過信息障礙。除了傳統的視聽場景,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鴻溝成了困擾人們的主要信息障礙。
近年來興起的短視頻直播,過去曾一度讓存在信息獲取障礙的群體無法有效觀看,一家視頻企業,嘗試性地在直播中加入了手語主播。
手語翻譯 趙鳳:比如說“YYDS”,還有一些“奧力給”這樣的詞,我們手語詞典當中就是不存在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有一個溝通學習的過程。
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中,明確鼓勵公開出版發行的影視作品、網絡視頻節目加配字幕、手語或者口述音軌。類似的網絡信息無障礙改造的做法,還有各大網站、App推出無障礙版本,但在此次法律出臺前,信息無障礙改造還更多是企業的自發行為。
中國殘疾人信息和無障礙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卜佳?。?/strong>可能有50多個公司成立了信息無障礙的部門去推進,但更多是公益的角度,而不是業務部門的角度,如果他放在業務部門,在他設計研發測試的時候,就關注到信息無障礙建設,我相信都沒有問題。
目前在存量部分,尚有不少網站、App沒有完成無障礙改造,此外在增量部分,新辦的網站和App還需要在問世之初就完成無障礙改造。下一步,還需要透過法律的實施、標準的完善,來助推信息無障礙建設。
本周四,中國殘聯多家公益組織與互聯網企業,提出合作共建無障礙聯合創新實驗室,官方與互聯網服務提供方,開啟了深入合作,進一步推動數字時代的無障礙環境建設。
中國殘聯副主席 呂世明:此次立法對信息無障礙,做了專章專項的規定,這里面有標準化的實施,有強制性的,當然也有倡導性的規定??偠灾?,就是為了通過立法,強化法治的意識,從而幫助障礙人士消除數字鴻溝。
在本周,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典禮上,中國第一位視障的播音碩士畢業生董麗娜在學校黨委書記的攙扶下走上主席臺,做了自信樂觀而又讓人感動的致辭。迅速地這個畫面在網絡上走紅,大家之所以這么關注她,除了董麗娜的自強不息、樂觀自信之外,其實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是這樣的故事太少了。因為包括視障朋友在內的殘障人群走向社會,完全地讓自己的生命綻放,不僅面對很多有形的障礙,還有很多無形的障礙,盲人考生能不能獲得一張盲文的考卷?聾啞人在司法訴訟的時候能找到真正合格的、會手語甚至會地方手語的律師嗎?讓殘障朋友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能嗎?我們該怎么提高無障礙服務呢?
本周四,成都市著名景區寬窄巷子正值旅游旺季,在熙熙攘攘的游人當中,熊紅霞和她的殘障朋友,顯得有些特別。殘障人士旅游,在很多人眼中還是個新鮮事物。但在經營旅行社多年的熊紅霞看來,殘障人士旅游的愿望同樣強烈,只不過他們的需求沒有被看到。
幫助殘障朋友去旅游,這件事熊紅霞已經做了十年,她被殘障朋友旅游的熱情觸動,也深深體會到他們寸步難行的艱辛。幾年前,在一個沒有無障礙廁所的景區,一位殘障女士請求她抱著自己去女廁所,那種尷尬和內疚讓她終生難忘。
無障礙擺渡車,無障礙大巴車,無障礙觀光車,在熊紅霞組織的助殘旅途中,這些必備的交通服務,曾經幾乎是個空白。她一方面向機場、景區反映情況增加配備;另一方面,她經營的旅行社逐漸轉型,專注殘障人士旅游,前幾年她購置了四川省第一輛無障礙大巴車。
熊紅霞發現,許多景區內無障礙條件也在改善。在寬窄巷子景區,街道通行基本實現了無障礙。但熊紅霞并不滿足于這些改變,她成立了公益組織,發動志愿者對四川100多個景區進行調研,讓殘障人士親身體驗無障礙設施,形成報告并提出改進意見,推動無障礙服務的完善。
在調研中他們發現,一些景區修建了無障礙斜坡,但坡度陡峭,有的兩側沒有扶手或者扶手出現松動,這都會給輪椅使用者帶來危險。不少景區設置了無障礙衛生間,但衛生間內還有不少設計不夠人性化。
四川省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會會長 成都市成華區政協常務副委員 熊紅霞:沒有容膝空間,他就沒辦法進去,他洗手很困難,他可能都打不開水龍頭。馬桶這兒,取紙他都取不到,高度太高了,900多毫米,他在這坐便根本就取不到紙,就導致很尷尬的,特別可惜,設備其實是有,只是安裝不合理,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去倡導改進。
將這些調研情況結集成冊,熊紅霞和伙伴們出版了全國第一本無障礙出行指引書籍《成都無障礙手冊》。而在帶領殘障朋友開發50多條無障礙旅游線路后,她的團隊還推動了《無障礙旅游線路設計指南》等國內首批無障礙旅游行業標準的制定。
四川省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會會長 成都市成華區政協常務副委員 熊紅霞:我們希望有一個標準化的流程,讓更多人來參與助殘事業,一起來打造這個生態圈。我們自己探索了一套服務標準,我們希望去輸出,讓更多人來做??赡芤郧笆俏乙粋€人做,后面可能有千千萬萬的人來做。
更讓熊紅霞高興的是,在周三通過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中,交通運輸服務、文旅服務作為無障礙社會服務的一部分,被寫入法律條文。此外,無障礙社會服務還涵蓋司法訴訟、考試教育服務、養老托育等方方面面,這就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
16年前的2007年,我因為骨折而做了手術,手術后三天必須回臺里做直播,于是坐在輪椅上的我就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障礙,一個五六公分高的小門檻,如果沒有別人幫助,自己都寸步難行,而那些日子,我感受到的障礙,一個接一個,終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殘障朋友的不便。其實需要無障礙環境的,不只是殘障人,在老齡化快速加劇的今天,老年人群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還有臨時受傷生病的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減少直至消除環境中的各種障礙,絕不只是少數人受益的帶公益色彩的行為,而是讓大多數人都會受益的照護公民的行為。9月1日,這部法律開始施行,日期不遠了,但之后我們距離真正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還會有多遠?
注:本文轉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查看原文報道請點擊原文鏈接,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來源機構所有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勿以景觀中國編輯版本轉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投稿郵箱:info@www.jcycg.com
項目咨詢:18510568018(微信同號)